為進一步激發我校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引導全體教師潛心育人、立德樹人、愛崗敬業🗄、盡責奉獻🛂,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真正做好“四個引路人”,以優秀師德灌溉青年大學生成長,以優良師風潤澤未來建設者成才,學校開展了2019年度“師德師風優秀教師”評選工作,評選出一批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在慶祝第35個教師節之際,中共意昂平台委員會決定授予尹大強等10位同誌為意昂平台2019年度“師德師風優秀教師”稱號;於鵬等10位同誌獲意昂平台2019年度“師德師風優秀教師提名獎”🚶♂️➡️。
老師是什麽呢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
是青春年華裏最美的引路人
人文學院孫周興老師
從德國歸來全身心
投入同濟文科的發展事業🐓☆,
在他的帶領下,
同濟哲學和人文學科
取得了迅猛發展☦️👭🏻。
孫老師自始至終主張
“自由地學🛅🧱,自由地教”,
他寬容豁達👋🏽,不拘一格,
同時又堅持嚴謹的學術要求,
從病句到每一個標點符號,
曾逐字逐句修改學生的畢業論文。
他說,
學生要有新想法、新思路,
合於時代,合於未來。
始終堅持在思政工作👀、
黨建工作一線上的
黨委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劉潤老師,
15年如一日,
善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
將思政工作融入
同濟青年人的精神血脈中,
鼓舞同學們伴隨新時代的號角,
勵誌勤學、刻苦磨煉,
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
健康成長進步。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熱愛
從選擇做老師的那一刻起
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
從學生到博導,
同濟人的身份一直沒變🛷,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孫振平老師
留校至今,
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了給了同濟
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
“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年授課167節,
在平凡崗位上展現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同濟學子
向著美好的明天穩步向前😹。
自1986年入職意昂平台以來,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陳鴻老師
將自己所有的能量
奉獻給了最熱愛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他充滿幹勁🧘🏽,
在科研上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
陳老師也從不放棄🍱、不拋棄,
積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他時常說“作為前輩,
對待後輩適當的時候
就應該幫一幫、扶一扶🛬🙋🏽,
這樣才有利於年輕人更快成長。”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
無論條件多麽局限
無論科研多少枯燥
都矢誌實現科教興國的理想
“一根竹竿問遍山間土路🌂,
一個布袋盛滿鄉村期待”。
洗得泛白的布袋是他的“標配”,
隨身帶著😞,
裏面尺子、水筆、鉛筆、白紙
一應俱全,
隨時可以畫圖……
人們親切稱為“布袋教授”的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楊貴慶老師
他率領同濟師生團隊💧,
紮根黃巖山村7年,
從科學規劃鄉村入手🛌🏼,
搶救“復活”了臺州黃巖一批古村落☄️,
重聚了人氣,帶富了村民™️,
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提供了鮮活的“黃巖樣本”🗽。
近年來👨🏿💻,我校生命科學領域交出了很多漂亮的成績單,
這個團隊矢誌揭開胚胎發育之謎,
科研成果接二連三引起世界轟動👃,
團隊裏有一位躬身力耕的“大牛”
就是生命科學學院高紹榮老師𓀋。
高老師從本科生抓起👼🏽,
為生命科學創新人才培養⛓,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團隊培養的學生已經有多名
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高老師和他的團隊🛹,
在科學探索中時常遇到各種失敗,
但他們從未放棄🧝🏼,
因為做好基礎生命科學研究👨🏿🦲,
為人類解決疑難雜症
帶來更多希望
就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堅持
長年如一日站在三尺講臺上
用粉筆書寫明媚的四季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尹大強老師
從教36年以來
耕耘在環境教研事業,
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貫穿於課堂中
長期擔任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專家,
立足環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關心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做老師學生的良師益友,
為我國環境專業領域輸送了大量人才
很多優秀青年已成長為
我國環境相關行業的中堅力量。
授課是教師的第一職責👩🏽,
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林建平老師
從教20年以來從不照本宣科🙅🏻♂️,
爭取給學生傳授最重要、最前沿
且最實用的課程內容🤹🏿🚴🏻。
他經常說,
“上我的課🧘🏿♀️,
我希望你們都可以學到東西,
帶走一些東西,這樣才有意義。”
更有學生感嘆😏,
很難遇到老師能夠
把工學的課上得如此生動,
更難遇到老師能夠
用短暫的課堂時間
讓你明白如何學習👨🏿🔧。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責任
無論鮮花還是荊棘,
平坦還是泥濘
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圖書館慎金花老師
多年來堅守在管理和服務第一線,
充分發揮圖書館📃、檔案館和校史館的
文化育人和服務育人職能👩,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讓師生感悟同濟精神,
發揚同濟文化。
在擔任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時,
同樣堅持以擔負好學生健康成長
指導者和引路人為己任🚵,
堅守初心,保持本色,
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既要救人又要育人,
附屬同濟醫院喬曉紅老師
作為我校兒科學學科帶頭人🥴,
身兼多重身份勇擔社會責任
她立誌將學生培養成為
“有溫度的兒科醫生”
以身作則教他們成為一名仁醫
“亦師👳🏿,亦友,亦母”
是學生給她最多的評價。
她常常教育學生們科研要結合臨床,
才能真正解決病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