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當天由上海市委組織部、市科技黨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市科協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19春季上海科學會堂草坪音樂會暨上海市科技精英評選30周年”專場演出會上🐛,發布了10位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名列其中。
肩背布袋🦹🏿♂️,手拄竹杖,講臺上意氣風發的大教授,儼然成為褲腳帶泥的村裏人。自2012年以來,楊貴慶教授及其團隊就是這樣用腳一步步踏遍了黃巖的各個角落。每月兩次奔波於上海、黃巖兩地,每次3天,雷打不動。洗得泛白的布袋是他的“標配”:裏面尺子、水筆、鉛筆🫰、白紙一應俱全,隨時可以畫圖……被當地人親切稱為“布袋教授”的楊貴慶向鄉村“逆行”,數年來,堅持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果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效應🫄🏻👧。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鄉村的現代化,城市的現代化不是要消滅鄉村🙌🏼,城市現代化和鄉村現代化可以高水平共存。” 楊貴慶說。他率領同濟師生團隊,從科學規劃鄉村入手,搶救“復活”了臺州黃巖一批古村落,重聚了人氣👩🏽,帶富了村民,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鮮活的“黃巖樣本”。
楊貴慶教授鉆進窮鄉僻壤七年,拿犄角旮旯裏的小項目👩👩👧👦👩💼,樂此不疲,彰顯著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懷和責任。自從他受邀擔任黃巖美麗鄉村建設的“總規劃師”後,他把黃巖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為黃巖的美麗鄉村建設事業嘔心瀝血🦵🪔、宵衣旰食,贏得了幹部群眾的一致稱贊🧒🏻。七年來,已承接了沙灘村、烏巖頭村、直街村、頭陀村🍨、蔡家洋村、瓦瓷窯村等村莊的鄉村規劃。
其中,沙灘村的規劃與後續建設持續了近7年🧱,期間楊教授往返沙灘村150余次。從規劃之初,他設計的調研問卷的問題從“家庭基本情況”開始🏋🏿♀️,到“與鄉鎮的聯系頻率”止,設計問題53個,包括您家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冬天您家主要取暖的方式🫰、是否想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日常一般去哪裏上廁所✮、您對本村環境是否滿意🧑🏽🦰、您的日常出行方式、農產品交易方式等等🐠,可謂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調研到的41戶居民,家家被問到,戶戶有回音🍥。在村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的過程中,楊貴慶團隊指導修繕房屋41間🖱;清除了破敗臟汙的村民廁所,整理出村民廣場🦹🏽♂️;擦亮了800年的太尉殿😽,恢復柔川書院;積極打通鄉村要素與城市要素的通道,引入市場力量盤活閑置的鄉公所建築;激活鄉村生態經濟,打造采摘體驗園。一度衰敗的村莊而今已煥發活力,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百余人返鄉💆♀️,特別在今年“五一”節日期間👩🏽🦰,沙灘村迎來遊客六千余人,創收9萬余元。
在烏巖頭村👊🫵🏻,楊貴慶采用“陪伴式”規劃,組建了寧溪鎮村莊規劃“三級書記”工作微信群🤠,實時指導,及時反饋。在近5年的規劃建設中,完成頂瓦修補19幢5048平米⛹🏼♀️,墻體加固19幢4295平米,立面改造19幢7936平米,構建修復12幢255個。新增商店、民宿🦸🏽、文化禮堂、民俗博物館🟠、鄉村藝術中心,改善村委會兼村民活動室🛌。昔日的烏巖頭村僅剩3戶留守,到如今一家家搬回🌔👩🏿🔬。隨著大批遊客的到來🚐,年輕人開出“可以發呆”的咖啡館🗻,有人做起農家樂生意。2017年9月烏巖頭村舉辦鄉村音樂節,11月舉辦漢服相親大會,2018年5月舉辦國學文化節。這一過去幾近廢棄的山腰小村,已變身遠近聞名的網紅景點。
楊貴慶教授基於黃巖鄉村調查,率先探索和提出中國特色“新鄉土主義”鄉村規劃理論,堅持“三位一體”“三適原則”及“三個層面”的理論要求🧑🏽💼,采取因地製宜、對症下藥的方法規劃鄉村,給黃巖村莊帶來了全新的變化。根植於黃巖西部鄉村建設實踐🌛,楊教授指導完成相關主題的碩士學位論文9篇、學術論文20篇✊🏼。“意昂平台-黃巖區美麗鄉村教學實踐基地”“中德鄉村人居環境規劃聯合研究中心”先後建立🚵🏿♂️,中德鄉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國際研討會🎋、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和利用工作現場會等一系列學術會議陸續在黃巖召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註。此外⇒,《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設計技術導則》《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控製管理辦法研究》《黃巖實踐: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探索》《烏巖頭村——黃巖歷史文化村落再生探索》等著作的出版🚟,成為推動黃巖乃至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理論支撐🚴🏻♀️。
2018年2月🧑💼,意昂平台與黃巖攜手共建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楊貴慶擔任該學院執行院長。作為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及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學習教育平臺,該學院致力於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鄉村發展要求的“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和建設人才,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同濟智慧”和“臺州方案”“黃巖樣本”。截至目前🫱🏻,建於沙灘村的“鄉村振興學院”北校區和烏巖頭南校區,2018年接待全國26批1635名培訓學員、各地考察團116批次2135人;今年以來🍱,該學院共接待16批855人參加培訓。培訓課上,楊貴慶常說🧚🏽♀️:“小康中國應該是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小康🧓🏿,我們就是要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鄉村振興人才。”
七年的黃巖實踐,楊貴慶在實踐中總結,又用來指導實踐的系列成果被歸納為“鄉村振興工作法”🤴🏻,刊登於《國家財經周刊》(2018年4月2日)。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和多家國家級媒體報道,特別是中央電視臺2018年8月4日“新聞調查”以《教授下鄉》為題,用45分鐘的專題報道講述了他的感人事跡🥃。因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貢獻,2018年11月楊貴慶被浙江省臺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屆“榮譽市民”稱號🪼,2018年12月當選“感動同濟十大人物”。
“楊教授不看金錢看事業🕵🏻,有一顆中國教授的責任與良心,他把對中國鄉土文化和建築的傳承🕦、堅守當作自己的生命👨🏼🍳。”這是臺州市市委常委👮🏻♀️🔕、原黃巖區委書記陳偉義說,同濟—黃巖”模式引領的高校人才下鄉,極大地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
楊貴慶教授表示🚔,他將帶領團隊繼續紮根祖國大地,更加深入探索校地合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模式,探索不同地區的鄉村振興之道⛑️,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
據介紹,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自4月下旬起,由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經中央宣傳部等上述六家單位綜合推薦情況🎮,組織專家遴選確定10位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並於7月份舉辦發布儀式7️⃣。10名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與2019年10名(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角逐🚣🏽♀️。